- 刘邦奇;尹欢欢;余浩然;杨桂英;高晨馨;
作为教师数字素养的统领性要素,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的评价与提升已成为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推动教师应对新技术变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撬动点。为此,文章首先通过政策文本、学术文献以及实践需求访谈,系统梳理了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评价的构成要素,设计了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评价画像的总体架构模型,为画像设计提供依据;然后,文章构建了基于AI的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评价画像框架,并从画像目标确立、数据采集与汇聚、数据预处理、数据建模分析、画像标签数据集生成、画像可视化呈现、画像结果应用7个环节展开全面分析;最后,文章以合肥四中为试点校,详细阐述了该校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画像结果与应用情况,以期为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评价的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35;No.288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管佳;孔新宇;徐国兴;姜浩哲;
强化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议题,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赋能思路,但当前GenAI赋能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实践缺位、应用错位、工具越位等技术困境,两者的深层次融合方式亟待进一步研究。为此,文章基于嵌入理论,构建了GenAI赋能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常见的三类“技术脱嵌”困境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纾解方略,以期为有效发挥GenAI赋能作用切实提升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效果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2025年04期 v.35;No.288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董黎明;焦宝聪;张清利;
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持续推进,以及数字技术与中小学数学学科有效融合的不断深入,通用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已经较难全面反映数字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学科特点和具体应用特征。为此,文章首先对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字素养进行理论探索,然后以数字技术有效促进数学教师写、画、测、算、演、编、推和变八个方面的能力发展为核心,构建了由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资源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共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文章应用指标体系对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字素养进行评测,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效度。文章通过研究,旨在为数字技术与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数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35;No.288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陈思睿;余胜泉;
数据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对于赋能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价值,而当前区域和学校的教育数据尚未发挥理想的作用,主要问题在于数据并未以服务的形式主动嵌入复杂多样的教育业务中以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嵌入式”的教育数据服务生态,并从三个层面论述其构建过程:一是实现以应用为导向的数据观念转变,从新观念出发把握数据服务与教育治理的关系;二是设计“嵌入式”教育数据服务生态的技术路径,通过“嵌入式”的数据服务渗透并改造原有业务,实现“数据找人”的应用情景转化;三是建立“嵌入式”教育数据服务生态的运行保障,确保数据服务生态的稳定运行和对区域教育治理的持续赋能。文章通过研究,旨在为区域和学校构建数据赋能的教育服务生态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2025年04期 v.35;No.288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