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玲娟;当前,英语口语教学受输入匮乏、互动不足、反馈滞后与情感焦虑困扰,效果不尽如人意,生成式人工智能恰好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基于此,文章首先将大语言模型引入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建构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机协同英语口语教学框架;然后,文章通过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验证该教学框架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及学生的态度;最后,文章分析了大语言模型赋能英语口语教学的价值意蕴。文章通过研究,旨在为破解口语教学低效难题提供新范式,对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口语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价值。 2025年10期 v.35;No.294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李梦兴;刘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关于深度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证研究较少,已有研究尚未结合AI智能体探讨人机协同环境下深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文章以设计思维理念为基础,围绕跨学科主题设计了问题导向思维视角下AI智能体赋能的项目式教学实验,采用准实验研究法,旨在探讨问题导向思维设计策略和AI智能体应用对学习者深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AI智能体支持的教学过程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深度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学习投入度;问题导向思维视角下AI智能体支持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提问深度和知识留存率。文章提出基于最近发展区和问题思维链条的人机协同教学设计策略,推动“师-生-机”三元协同融合,为AI智能体赋能教学的推广应用提供新视角和实践指导。 2025年10期 v.35;No.294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尹兴翰;叶俊民;于爽;刘清堂;罗晟;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已经在支持学生的元认知调节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现有研究尚未关注GenAI支持的元认知调节学习中学生与GenAI的交互行为模式。为此,文章开发了GenAI支持的元认知调节学习系统,并开展了教学应用实践。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多次学习任务中学生与GenAI的交互行为进行建模,文章发现GenAI支持的元认知调节学习中学生与GenAI的交互存在四类不同的模式:活跃型、稳衡型、渐离型及脱离型。活跃型和稳衡型的学生比渐离型和脱离型的学生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他们的元认知调节行为序列也更为丰富和完整。文章的结果可为GenAI支持的学习设计与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35;No.294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宛平;顾小清;当前,师范生课堂教学实训作为教师教育的关键环节,面临真人模拟课堂缺乏真实互动与动态反馈、难以复现真实课堂情境等挑战,大模型多智能体凭借其对复杂社会场景的模拟能力,成为突破师范生课堂教学实训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文章首先以虚拟学生、关键事件和设备为核心要素,以教学实训环节为组织框架设计了基于大模型多智能体的模拟课堂环境设计框架。然后,文章采用单组实验设计招募27名师范生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实训,探索师范生在模拟课堂实训过程中的教学效能感和表现。研究表明,模拟课堂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但课堂管理和学生参与效能感待加强;师生互动以师范生为中心,学生主动性不足;模拟课堂互动与认知成效获认可,教学策略转化待提升。文章通过研究,旨在为其他需要高模拟实训环境的专业技能培养提供设计参考。 2025年10期 v.35;No.294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梁友明;王陆;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对于教师教育领域的变革前景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GenAI“能否”以及“如何”影响教师集体教学反思深度的实证研究仍存在较大缝隙。为此,文章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开展准实验研究,使用协方差分析对GenAI介入影响教师集体反思深度的差异进行独立性检验。之后,对使用过GenAI的研讨小组进行聚类分析及滞后序列分析,识别出“GenAI高反思深度组”与“GenAI低反思深度组”的行为序列差异。最后,使用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扎根理论对GenAI导致反思深度产生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enAI引领教师集体深度反思,“情境化迁移-结构化语言提示-证据链驱动决策”机制联合触发教师的反思性思维是关键驱动因素;教师对GenAI的认知不足、面临信任危机,以及反思自觉不足和能力浅表化三重困境影响集体教学反思深度;亟需通过加强对GenAI工具的科普、发挥人机互补优势以及帮助教师培养反思性思维等方式突围。文章通过研究,旨在为进一步优化GenAI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路向。 2025年10期 v.35;No.294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