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行业资讯

本期专稿

  • 围绕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选题与研究的对话

    宫淑红;梁林梅;徐晓雄;焦建利;朱敬;郑旭东;桑新民;

    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实践性强但基础理论建设相对薄弱。针对如何加强与深化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这一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学术团队在二十多年前率先开展了“五个十”的研究,分别从专家学者、经典著作、学术论文、专业网站、研究机构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将其作为学术团队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的重要方向。文章以学术对话的方式,探讨了学术创作的选题之道与破题之术;对美国教育技术学的范式演变和中国早期影音教育之路探源作了案例分析,从方法论角度论述了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如何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学术人生旅途的反思中探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师生的使命、基石与精神家园,强调理论研究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对未来的预见性是检验理论科学性的标准,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预测未来,并在从现实向未来的创造性实践中孕育有民族担当的文化人专业群体。

    2022年10期 v.32;No.258 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2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学习平台的适应性进化及其对教育新基建的启示

    罗江华;冯瑞;

    随着学习平台适应性能力的持续进化,其新基建属性越来越突出,对于教育新基建个性化教学服务层面的效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目前鲜有研究从目标和功能两个方面对学习平台适应性进化历程进行梳理。基于此,文章首先解析了学习平台的适应性目标设定状况,指出其从自定步调到自我调节、从知识累积到融通知识学习和思维发展的目标转向特性;然后文章解读了学习平台适应性的功能实现,发现其普遍重视“学习者状态”精准描述和教学内容资源精准推荐,进而提出应把适应性服务作为教育新基建的核心理念,重点推进适应性基建部署,以构建高适应性教育服务生态。通过研究,文章期望将学习平台的适应性进化经验应用于教育新基建部署,为教育新基建的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2022年10期 v.32;No.258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8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理论观点

  •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融合式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发展路向

    朱龙;付道明;

    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上技术赋能、疫情倒逼推动教学创变,融合式教学逐步受到关注。然而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对这种教学样态还存在认识偏差和应用误区。为此,文章首先梳理了融合式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而对其内涵进行重新定义。然后,文章从线上与线下融合、现实与虚拟融合、技术与教学融合、数据与服务融合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教育高质量发展下融合式教学的价值意蕴。最后,文章总结了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融合式教学的发展路向,提出提升教师面向未来的融合式教学胜任力、构建支撑融合式教学创新的智慧学习环境、重视在场景应用中发挥融合式教学的价值、基于伴随式评价推动融合式教学深度应用的策略,以期推进融合式教学落地应用,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2022年10期 v.32;No.258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1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数据驱动课堂教学的实践误区与消解路径

    吴军其;任飞翔;李猛;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数据驱动课堂教学已然成为一种趋势。然而,虽然数据驱动的课堂教学已开始广泛开展,但由于对其缺少系统的观照,导致理想的教学效果难以体现。基于此,文章在论述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数据驱动课堂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建构了数据驱动课堂教学模型,并指出数据驱动课堂教学存在观念、应用、能力和实施者方面的四个实践误区。为使数据驱动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避免实践误区,文章提出应从在社会大系统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教育问题、利用多维度数据综合分析精准定位教育问题、加强对教师基本数字能力的培养、发挥以学校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协作优势的消解路径。文章通过研究,期望能够帮助教师在数据驱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树立既要立足课堂,又要跳出课堂的系统观念,并为未来课堂教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2年10期 v.32;No.258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1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教学研究

  • 基于二阶元分析的教育游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赵笃庆;沈超;余亮;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支持学生学习和提升学生学习绩效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以往关于教育游戏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元分析研究通常是基于一阶元分析,但其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且容易受到发表偏倚影响,致使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受到质疑。相对于一阶元分析,二阶元分析在更大范围整合实证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的准确度。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教育游戏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一阶元分析研究,并阐述了二阶元分析的基本原理;然后使用二阶元分析定量综合分析了11篇一阶元分析文献,探索教育游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整体影响及其调节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提出了建议,并总结了二阶元分析的优势和局限,以期为教育游戏和元分析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2022年10期 v.32;No.258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1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外语视频直播课堂的多模态教学行为研究及启示

    吴玲娟;

    随着视频直播课程的兴起,教学行为体现出多模态化的动态交互特征。外语视频直播课堂受外国文化与语言本身表达特点的影响,其师生在课堂上行为表现的多模态交互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可以作为多模态教学行为研究的典型场景之一,然而整理发现相关的研究实际相对较少。基于此,文章首先构建了外语视频直播课堂多模态教学行为分析框架;接着,文章利用此分析框架并通过多模态标注软件ELAN,分析了30节基础英语视频直播课堂中师生的语言行为、身体动作和信息技术应用行为;随后,文章归纳了此类课程在教学模式、语言互动和多模态协同方面的特征;最后,文章提出了改善外语视频直播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文章期望通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多模态行为分析框架,为视频直播课堂的多模态教学行为分析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以切实提高外语视频直播课程的教学质量。

    2022年10期 v.32;No.258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2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智能教育

  • 以“课程”为驱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认知框架、基本原则与关键路径探析

    王勇宏;左明章;贺相春;

    随着我国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在不断探索智慧校园建设方向的同时也暴露出目标不清晰、盲目推崇新技术等问题,而如何突破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瓶颈,明确其建设的认知框架、原则及路径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构建了由环境层、融合层和目标层组成的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认知框架,提出了“遵循技术演进规律、遵循课程实施的驱动过程、把握建设目标与需求间的平衡、尊重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四条基本原则,进而阐述了涵盖三个阶段(设计、建设、应用)、七大任务(团队组建、现状评估、整体规划、内容设计、周期规划、迭代建设、梯度应用)的智慧校园建设关键路径,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10期 v.32;No.258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1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基于TOGAF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构建

    解攀科;田友谊;

    现今,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大幅跃升,有力推进了智慧教育的快速发展,智慧校园作为实践智慧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智慧教育水平。然而,智慧校园通常偏重于传统模式的硬件部署及系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应用平台构建及业务治理则存在不足。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的治理需求,并研究如何进行相适应的智慧校园架构设计,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然后,文章尝试将在全球大规模机构治理中广泛采用的TOGAF引入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架构治理中,构建了基于TOGAF的智慧校园架构。最后,文章提出了TOGAF智慧校园架构的应用方案,通过业务治理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的实践。文章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构建可持续的智慧校园提供参考,助力智慧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2年10期 v.32;No.258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1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在线教育

  • 地图化在线学习服务的内涵、构成与实现

    周东波;徐雯慧;赵帅;于杰;

    丰富在线学习服务模式是提升在线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然而在线学习服务在支持规模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在线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学习资源堆积化、学习交互操作繁杂化、学习服务支撑缺乏个性化等问题,导致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意愿不强、使用时长较短、完课率较低。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地图化在线学习服务方法,并从在线学习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学习过程交互与个性化学习支持三个方面介绍了其内涵与功能构成。为检验学习者的使用与接受意愿,文章通过本研究团队开发的地图化在线学习平台,在“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开展应用,结果显示学生对地图化在线学习服务的接受度较高。文章通过研究,期望能够扩展、丰富在线教育与学习的服务模式,提高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意愿和学习投入,并为破解在线学习的低质、低效难题提供新思路。

    2022年10期 v.32;No.258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澳大利亚中小学在线网络安全教育及其启示

    张红艳;武威;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发生人群低龄化趋势明显。在线教育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且受益人群广泛的特点,这使借助在线方式开展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紧迫性更加突出。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较早关注网络安全教育的国家之一,在青少年在线网络安全教育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文章从澳大利亚中小学在线网络安全教育目标入手,从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其内容体系,并剖析了其在线学习资源设计与实施方面所提供的保障机制,最后总结了其对我国中小学在线网络安全教育的借鉴意义,以期为促进我国中小学在线网络安全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2022年10期 v.32;No.258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1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金课话语建构研究

    汪向征;丁国栋;汪基德;

    金课承载着一流课程的使命,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关于其特征和建构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针对金课的研究虽然相继产生了系列成果,但仍存在阐释视角复杂、指导性不足的问题。批判性话语分析作为当前常用的广告语分析方法之一,已经在教育广告语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于此,文章采用批判性话语分析方法分别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对金课的广告语进行分析,对应回答了“建构了什么样的金课”“如何建构金课”“什么影响了金课的建构”,并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金课建设的建议,指出未来的金课建设应当凸显课程话语的权威性、加强线上教学特征和提升课程的挑战度。文章期望通过研究为金课建设提供参考。

    2022年10期 v.32;No.258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9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创新应用

  • 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关键影响因素的阈值效应研究——以中部H省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为例

    徐顺;刘美心;朱莎;韦妙;

    如今,数字公民素养是大学生适应数字环境、应对数字社会风险与挑战、有效参与数字社会所必需的重要能力。其中,ICT自我效能感和互联网态度是影响数字公民素养的两个关键因素,但其影响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为此,文章采用分段回归模型对我国中部H省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6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索这两个关键因素与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阈值效应。结果显示,大学生ICT自我效能感、互联网态度与数字公民素养的关系中存在阈值效应,且相较于ICT自我效能感,互联网态度对于促进数字公民素养提升的效果更加明显。最后,文章基于关键影响因素针对数字公民素养的阈值效应给出了提升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教育者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水平提供实证参考。

    2022年10期 v.32;No.258 10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1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创客空间促进师范生创造力教育动机发展的实证研究

    付希金;郑燕林;万川;

    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孕育创新型人才,离不开富有创造力教育动机的师范生主动投身创造力教育。创客空间虽然为培养师范生创造力提供了机遇,但对于其如何影响师范生创造力教育动机尚不明晰。为此,文章首先基于探究共同体理论将创客空间划分为认知存在、社会存在、教学存在三个维度;然后通过准实验设计探究创客空间对创造力教育动机的促进效果及影响因素,发现创客空间能够促进创造力教育动机的发展,并且其认知存在、社会存在、教学存在合力影响创造力教育动机;最后,文章基于对创造力教育动机影响因素模型的讨论,提出创客空间的发展建议。文章期望通过研究,为创新教育实践者理解创客空间提供新的视角,并为创客空间赋能师范生创造力培养提供参考。

    2022年10期 v.32;No.258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1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科研创新范式的探索与应用——以“研在浙大”为例

    屠佳琪;张华;赵云鹏;张紫徽;向艳;

    在数据密集型时代,如何挖掘学科共性需求、优化科研信息化管理模式、变革传统科研范式,成为国内高校建设科研信息化面临的共同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各高校纷纷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但效果并不如预期。为此,文章在分析国内科研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科研信息化建设现存的问题,总结归纳出一种多元主体共生共享的高校科研创新范式。基于此范式,浙江大学构建了“研在浙大”并投入使用,文章通过“研在浙大”在浙江大学若干学科范围内的实践应用,验证了多元主体共生共享的高校科研创新范式在促进学术与技术协同交叉、提炼学科共性信息化需求、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高校科研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2022年10期 v.32;No.258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