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教育技术资讯

  • 聚焦“云资源、云课堂与云端学校”——第十二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举办

    焦丽珍;

    <正>2021年5月15~16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联合主办,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厦门大学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云资源、云课堂与云端学校",来自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近300余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校园建设的前沿问题。

    2021年05期 v.31;No.241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7 ]

本期专题

  • 教育神经科学核心主题的演变——基于2007~2020年《心智、脑与教育》杂志刊发的335篇论文分析

    张婧婧;于玻;周加仙;

    教育神经科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得到了国际相关组织、高校以及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文章收集《心智、脑与教育》杂志于2007~2020年刊发的335篇学术论文,采取文献计量法,绘制概念网络图,分阶段阐释了教育神经科学的核心主题,由此揭示了教育神经科学核心主题的演变过程,发现:2007~2020年教育神经科学的核心主题整体上没有发生颠覆性的改变,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大学生和成人学习者,研究内容聚焦于学习、绩效、教育、认知、学生等方面。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教育神经科学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指出现阶段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多以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作为桥梁来联结教育与神经科学,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地进行神经科学与教育之间的耦合,运用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质疑并修正传统的认知理论,并以教育与学习发生的情景作为复杂系统,来衍生出基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的教育基础研究。

    2021年05期 v.31;No.241 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1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4 ]
  • 创造力如何测评?——基于创造力脑机制测评技术的视角

    陈唤春;张静;涂画;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以脑为其物质载体。而识别创造力与脑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造力的脑机制测评。文章首先指出,目前创造力脑机制测评技术主要有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三种技术。其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通过监测氧气等使用情况的变化和脑血流的变化,来检测脑的活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磁振造影,来探测神经元活动所引发之血液动力的改变;而脑电图技术使用放置在头皮的传感器,来测量神经活动产生的电磁场。随后,通过对比分析,文章指出这三种技术关注创造力研究的不同方面,且各有优缺点,因此适用于创造力测评的不同场景。最后,文章就我国创造力测评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创造力脑机制测评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021年05期 v.31;No.241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4 ]
  • 教育神经科学背景下的思维活动课程研究——从创新思维活动课程到学思维活动课程

    胡卫平;王雪微;李亚丹;

    创新思维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而创新思维活动课程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有效路径。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创新思维活动的关键特征与局限,指出以往创新思维活动课程大多存在课程目标单一、课程设计缺少对思维进阶的关注、课程内容与学科领域脱节的问题。随后,文章引入教育神经科学,阐释了教育神经科学背景下创新思维活动课程的特色,并提出创新思维活动课程在教育神经科学背景下的代表性课程——学思维活动课程。最后,文章对学思维活动课程进行了设计,揭示了学思维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认知神经机制,并从课程优化的角度对创新思维活动课程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文章的研究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指出了一条新路径,并有助于推动脑科学、认知科学与教育学的交叉融合研究。

    2021年05期 v.31;No.241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7 ]
  • 脑科学研究与儿童数学学习

    李婷婷;况勇;何清华;

    在儿童数学教育中,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数学学习的大脑机制,以采取科学、专业的教学措施。文章指出,数学学习涉及空间和语言两大学习系统、精算和估算两大学习能力。结合目前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文章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介绍了数学学习的脑机制,并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针对儿童数学学习的方法提出了建议,以期培养和提升儿童的数学能力,并为探索基于脑科学的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2021年05期 v.31;No.241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1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0 ]

理论观点

  •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政策内容、演进逻辑及可能走向

    徐章韬;

    制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政策,是政府、行业组织、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从政府层面的宏观政策、专业协会的标准、面向教师教育者的标准三个维度,分析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政策内容。随后,文章阐释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在演进逻辑,即从发展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知识到培养计算思维。最后,文章指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将走向跨学科教学。文章还强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政策的制订需要考虑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和责任,明确各主体的责、权、利,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着力点及其未来走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021年05期 v.31;No.241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2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45 ]
  • 技术工具论视角下职业教育教学生态系统的困境与重构

    肖凤翔;陈凤英;

    职业教育教学生态系统用技术实践所蕴含的真、善、美尺度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技术、学生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和谐共生。但在技术工具论的侵蚀下,职业教育教学生态系统面临意义丧失的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学主体的客体化、教学过程的控制性、教学内容的"技术崇拜"和教学评价的功利化。针对此危机,职业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应超越技术工具,从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三个角度进行"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变革,以促进此系统从"智能技术+职业教育教学"的被动适应转为"职业教育教学+智能技术"的主动超越,从而提高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教学的效能。

    2021年05期 v.31;No.241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2 ]
  •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与早期电化教育学术研究

    李斌;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技术学术研究,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与早期电化教育学术研究的关系:首先,文章梳理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介入电化教育学术研究的缘起;随后,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构建早期电化教育学术研究体制的具体情况;最后,文章从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参与早期电化教育学术研究的情况。此外,文章还总结了从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从事的早期电化教育学术研究中积累的经验,如"现实性"较强、"学科性"薄弱、理念和方法缺失等,以期为未来深入开展教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2021年05期 v.31;No.241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教学研究

  • 混合式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同伴反馈研究

    王云;李志霞;白清玉;姚海莹;汪存友;

    深度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学习质量的重要表征;而同伴反馈可以促进学生认知、元认知的发展,具有促进深度学习的潜能。基于此,文章首先构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同伴反馈框架,随后以"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为例设计了同伴反馈活动,最后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研究了混合式教学中同伴反馈对深度学习的促进效果,并探究了同伴反馈对深度学习机制的影响。文章发现:混合式教学中的同伴反馈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水平的发展并引发了深度学习机制。文章探索了深度学习发生机制,可以更好地指导同伴反馈活动,并为促进深度学习的同伴反馈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2021年05期 v.31;No.241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3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33 ]
  • 如何提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学习效果?——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59份问卷的分析

    陈岩;高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文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159份来自不同类型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样本数据,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得到样本数据的实证结果。随后,文章进行了全样本实证结果讨论和分组样本实证结果讨论,分析了影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满意度的因素,并指出这些因素可通过影响满意度而进一步影响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而985/211高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面存在不同。此外,文章还进行了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定性。最后,文章针对提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学习效果提出建议,并指出项目的开发应"因地制宜"。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影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学习效果的因素,为未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思路。

    2021年05期 v.31;No.241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1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2 ]

教育技术工作

  • 基于云渲染的VR/AR智慧教室的设计与应用

    汤显峰;沈丽燕;董榕;杨玉辉;张宇燕;

    智慧教室是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后学习环境转化的重要体现,其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和云渲染的有效融合,可以打造出一个虚实融合的新型智慧学习空间。基于此,浙江大学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将原有小众的高端应用学习空间升级为大众化、通用型智慧教室,设计了基于云渲染的VR/AR智慧教室。文章重点阐释了基于云渲染的VR/AR智慧教室的架构设计和功能设计,并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例,介绍了飞行器在基于云渲染的VR/AR智慧教室中的五种应用,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科研应用、双创活动和虚拟航空展。基于云渲染的VR/AR智慧教室的推出,推动了VR/AR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可为新型智慧教室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2021年05期 v.31;No.241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2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40 ]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智慧校园的规划——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刘金扬;杜昀徽;郑剑;吕星芸;

    在数字校园迈向智慧校园发展的进程中,各高校需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结合自身定位,进行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针对智慧校园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规划的基本思路。随后,文章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构建的智慧校园规划的"四横两纵"式框架,并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文章分析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的智慧校园规划的重点任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智慧校园的规划,有力地支撑了其"双一流"建设,并以信息化带动其治校理教的协同化、服务化、规范化、精细化,可为其他高校实施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2021年05期 v.31;No.241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1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 ]
  • 高校师生对可视化教学支持平台的接受度研究

    李中旗;文灿;高士娟;文朝阳;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高校充分意识到在线教学的重要性,师生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感受、接受度和使用意向成为高校面对的新课题。为此,文章提取出平台有用性、平台易用性、对平台的态度、自我效能、使用满意度、使用意向等六个维度,来分析高校师生对可视化教学支持平台的接受度。基于此,文章以中南大学建设的可视化教学支持平台为例,采用问卷调研方式,统计并分析教师、学生对可视化教学支持平台的接受度数据,发现平台有用性和对平台的态度是影响师生对可视化教学支持平台接受度的主要因素;之后,文章分别构建了教师、学生的可视化教学支持平台接受度模型,并通过对建模结果的分析探寻影响师生接受度的主要因素,以期为今后在线教学环境的优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05期 v.31;No.241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3 ]
  • 中小学管理者对智慧课堂的认知及其态度调查——基于377份中小学管理者的调查问卷分析

    周晓清;毛方吉;詹春青;焦建利;

    中小学管理者作为智慧课堂项目的关键推动人,其对智慧课堂的认知和态度事关项目的成败。为了解中小学管理者对智慧课堂的认知及其态度,文章通过对377位中小学管理者的调查发现:整体而言,中小学管理者对智慧课堂的态度比较积极,其对智慧课堂的态度和认知与性别、教龄显著相关,且与其信息技术水平自我评估相关,但与其是否已有智慧课堂项目不相关。基于此,文章建议中小学管理者摈弃"技术中心主义"、激活基层和中间力量、重视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等,以推动智慧课堂的有效落地。

    2021年05期 v.31;No.241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2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1 ]

创新实践教学

  •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生培养项目研究

    谭志;

    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球科技和人才竞争,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我国高校急需进行研究生教育创新。基于此,文章选取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设置的机器人硕士生培养项目和机器人博士生培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考核评估制度等方面对其机器人研究生培养项目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分析。文章指出,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生培养项目具有完善的机器人学位体系、浓厚的合作研究氛围、严格的监督考核评估和灵活的师生匹配机制等特色,学习并借鉴其项目设计和实施的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高校培养机器人拔尖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及其落地开展。

    2021年05期 v.31;No.241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 ]
  • 双师型STEM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李新;李艳燕;李巧英;

    我国在STEM教育持续推进的过程中,面临师资队伍专业资质不足、学科背景不强等问题。双师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依托互联网平台传播优质教育资源,为解决STEM教育的师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此,文章结合对双师课堂内涵与特征的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STEM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师型STEM教学模式,强调线上教师的"知识块"角色、线下教师的"知识串"角色和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双师型STEM教学模式在济南市一所小学进行的应用实践,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验证了此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文章发现,双师型STEM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STEM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可为推动我国STEM教学模式变革提供参考。

    2021年05期 v.31;No.241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2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49 ]

  • 征订

    <正>立足教育技术推动学术创新促进工作交流服务行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ISSN1009-8097/CN11-4525/N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CSSCI检索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定价15元/期全年定价180元半年定价90元订阅方式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736国外发行代号:M1689团体订购(全年每期10册、半年每期20册及以上)请与发行部老师联系(010-62782405)汇款方式收款人:《现代教育技术》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建筑馆北110室邮编:100084

    2021年05期 v.31;No.241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